返回首页

大唐

第二十六章 赈灾

众臣一听,纷纷绝倒。

没想到竟不幸猜中了,这土块果然是吃的。

长孙无忌道:“陛下,上次那蝗虫……”

李世民换了一副严肃的面孔,问道:“怎么,那蝗虫不好吃吗?”

长孙无忌道:“蝗虫好吃,可那是本就可吃,只是臣等误认为不可吃之物。可这土,它委实是不能吃的。”

“是啊,土要能吃,灾年就不会饿死那么多人了。”

李世民说着,目光忽而变得严厉,缓缓扫过群臣,忽然怒道:“哼!尔等高官厚禄,只知自己享福,可知当收成欠丰,百姓食不果腹之时,就连土也得吃?”

长孙无忌等吓得大气都不敢喘。虽都不是穷苦出身,但他们多多少少听过观音土的传说。

每到灾年,百姓颗粒无收,便去土里挖一种白色的泥块来吃。

那东西燥如烈火,吃多了会死人,跟毒药没什么分别。

可百姓们却对它感恩戴德,称之为观音土。

只因没有这东西他们就只能饿肚子,活活饿死的滋味可不好受啊。

长孙无忌心中暗暗思量,陛下今日发这火,还是因为蝗灾的事。

“陛下放心,时下蝗虫身价飞涨。各大酒楼重金求购。百姓们不会挨饿了。”

李世民暗道,你倒有脸提这事儿,蝗灾泛滥的时候,你们一个有效的办法都提不出来。蝗灾缓解了倒时时挂在嘴边,好像这功劳是你们的似的。

“然后呢?百姓今冬的口粮呢?明年的粮种呢?”

“这,可由国库……”

“国库、国库,除了寅吃卯粮,难道你们就想不出别的办法吗?”

长孙无忌心里痛骂自己,不该第一个出来触这眉头。面对眼下皇帝的怒问,回话吧,自己委实没有办法,不回话吧,又有藐视圣意之嫌。

“这……天灾如此,臣等也没有办法啊。”

李世民冷冷一笑:“朕知道你们没有办法,要靠你们,朕和百姓还不都要饿死了。”

说着,他掂了掂手里的土豆。

“朕今日偶的一神物,名为土豆。一年三收,旱涝都会有收成。卢国公程咬金,已经种过一株。此物正好用来缓解灾年。”

长孙无忌心中豁然一亮,登时明白了皇帝的心思。

“陛下英明天纵,上苍护佑,降此神物。臣回去便去寻找,今夏之前,便推广下去。”

“哼,”李世民道,“还是那句话,靠你们去找,老百姓早就饿死了。”

长孙无忌明白了,陛下这是早就准备妥当了,真可谓谋定后动。

“这土豆,来自西域,据说在民间已有流通。朕听卢国公说,有间叫悠然居的小店,常年种植储存此物。”

长孙无忌等一听,心思立刻活泛起来,开始思考那悠然居是何等去处,自己可曾见过?

李世民继续道:“你们回去令长安县丞,去将悠然居窖藏的土豆全部买下,一定要按价算钱。先给长安受灾的百姓发放下去,请卢国公程咬金教授种植方法。先看其收成如何,再做打算。”

众人都松了一口气。

一直闭目不言,仿佛事不关己的房玄龄,此时忽然开口道:“陛下英明,臣根据方才陛下的口述,编了一句口诀,作为推广土豆的标语。”

“哦?”李世民来了兴致,“说说看。”

“天佑大唐,土豆开荒。一年三收,旱涝不愁。”

李世民听了,不觉在口中默念起来。

嗯,押韵上口,中间还有变韵。寓意也不错,不觉心情大好:

“哈哈,好,不愧是房玄龄,民间百姓就喜欢听些朗朗上口的句子。吩咐乐府,将房大人这几句话谱成民谣,在长安街头传颂。”

房玄龄叩首道:“臣不敢居功,臣不过是将陛下方才的话语,做了一些总结而已。这民谣实则出自陛下之口。”

长孙无忌等听了,都在心里暗骂这老狐狸总是能把马屁拍的这般响亮。

“好了好了,事情已经商定,你们都下去忙吧。”

众人如释重负,纷纷告辞,退出大殿。

房玄龄出了殿门,便被长孙无忌等人围住了。

“我说房大人,你最近时常跟在陛下身边,陛下做什么想什么,您应该一清二楚。同殿为臣,你不该瞒着我们这班老兄弟。”

“是啊,还有老程那胖子,你们可真不够意思。”

长孙无忌问道:“那悠然居是个什么所在?老板又是何许人啊?”

房玄龄老神在在背着手,轻声笑道:“不是我要瞒着诸位大人,陛下的行止是能随意透露的吗?”

“唉,你这是什么话?”

房玄龄道:“我这也是为了你们好,不该知道的事,要是知道了,也是很危险的。”

说完他背着手自顾自的离开了。

众人细细品呷他话中的意思,也觉得有理。唏嘘一阵儿,便各自散了。

一阵和风吹入大殿,李世民只觉一身轻松。

自从蝗灾初起,这些大臣们便变着法往他肩头压担子。

还想出什么诏求直言,让天下百姓帮着他们骂自己。

幸亏自己还有王凡啊!

非但没让他们得逞,还反过来狠狠的骂了他们一顿,这感觉,真特么的卧槽啊。

这“卧槽”二字,还是他跟王凡学的,虽听上去粗鄙,用起来却十分顺口。

打赏
觉得本书不错?打赏作者,为作者加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