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五章 神秘莫测
KFK自然是满口答应,终于有机会参加仁科、北原的团队去考古,这是他无比向往的,最重要的是和心爱的愛子一起,到了那神秘的普玛彭古,当是度蜜月了,就算还有仁科、北原几个大灯泡,也没有关系,他俩为人随和平易又幽默,同自己还有愛子亦师亦友,和他们一起到科考,不晓得有多开心。
飞到秘鲁后,经过一番艰苦爬涉,终于来到了位于安第斯山脉荒原古老而又神秘的的普玛彭古巨石遗迹。
这里偏远、荒僻,人迹罕至,在当地土著的传说中,普玛彭古修建于一万七千多年以前,而且是由天降巨人修建。巨大的建筑现在已经倒塌,只剩下残垣断壁,还有散落遍地的巨石碎片。不过可不要小看这些碎片,考古学家们正是通过这些巨石碎片,认识到修建普玛彭古的古人拥有先进精细的高科技技术,这些碎片都是证据。
这里海拔3700多米,却布满了体积庞大又方方正正的巨石,每个都有近百吨重,它们被切割得非常光滑整齐,看上去就像是水泥浇筑出来的。即便经过那么漫长的时光,又是风吹、日晒、雨淋,可是有的巨石的倒角处,还是很锋利,不小心甚至能划破手指。
这些巨石的原料是一种叫做安山岩的坚硬岩石,它属于快速凝结的火山岩,而那些慢速凝结的火山岩就是花岗岩,这两种岩石都特别硬,安山岩的莫氏硬度大约在6~8度,这里的安山岩莫氏硬度都在8左右,世界上最硬的物质是钻石,莫氏硬度10度,所以当时知道能加工这种安山岩的切割工具就只有钻石了。可是这么大的石头,把他们切割成立体的H形,就像是爱马仕的标志那样的形状,那得需要天量的钻石,普玛彭古这么庞大的规模,就算是把全世界所有的钻石加起来拿到这儿切割安山岩都不够用,还不用说这里的巨石有的一面就有好几十平方米,那得需要多大的设备来切割和打磨这些巨石,就算在当下科技那么发达的时代都不容易做到,那远古那些能工巧匠又是怎么做到的呢?
在普玛彭古古遗迹,第一次来这里的KFK和愛子发现,这些神秘巨石有近乎完美切割的直角,有的石头上还布满钻孔。
北原仔仔细细的观察以后表示,就算利用现代发达的切割技术将石头处理成这样的方法也只有两种:一种是采用先进的激光技术,另一种是使用大型的金刚石切割工具,可这两种技术是那时都不可能拥有的,而且愛子和师兄们把这里安山岩巨石的切割面信息和数据输入计算机,和他们收集到的用激光和金刚石切割的安山岩切面数据进行比较,结果是完全不同,在显微镜下观测,激光切割的表面有烧灼痕迹、金刚钻切割的有明显的、浅浅的弧形凹槽磨痕,可是这里的巨石切面好像是一个资深工匠用水泥浇筑出来那么平整,而且好像还用大型抛光机打磨过动辄好几十平米的巨石表面,即便在高倍显微镜下,也看不出明显的切割痕迹,浑然天成似的。
更不可思议的是,在这些坚硬的岩石上打出规则的圆孔,在莫氏为8度的安山岩石上打出这么规则的形状,即使用现代技术都很难办到。
过去有考古学家经过细致的考察研究发现,修建普玛彭古遗迹的岩石都来自于距离遗迹一百多公里外的一个巨大的安山岩山谷,可是古人又是怎样将这些巨大的、近百吨的坚硬石头拉到这里的呢?
后来经过这些科学家们多年的研讨得出一个结论,这些巨石是在一百多公里外的采石场被切割好后,用原木滚动的原理运送进来的。
在古埃及金字塔是如何建造的猜测中,也有原木滚动运输的说法。 但科学家们似乎忽略了一些事实,且不说金字塔上的巨石最重只有60多吨,可是普玛彭古遗迹中的巨石有好几块都达到了上百吨;还有最重要的一点,普玛彭古遗迹位于海拔3700多米的安第斯山脉上,就算用现在的货车都不容易把它们拉到这么高的山上去,更不用说利用滚木和人力了。
过去来这里考察的考古学家、科学家研究了很久,仍然不知道这些巨石是用来做什么的。当地人的传说中,这些巨石是万年前一群从天而降的巨人建造的,但是这么多巨大的石块,切割打磨得这么规矩、光滑,丝丝入扣,用什么作用呢?为什么要建在这么荒僻的地方?为什么要劳神费力的一百多公里以外的山谷大张旗鼓、兴师动众的运到这么高的山上来.
有太多的疑问解答不了。
仁科让愛子他们放飞了上百个飞行探测器,收集信息经计算机汇总后,很快便编辑出普玛彭古遗迹的全息立体影像,从高空上看下去,这些巨石碎片就像是散落了一地的积木块,就像是顽皮的孩子把乐高积木洒落在地上似的。如果从石块上存在的石孔、石槽和凹槽的形状来分析、推测,这些巨大规整的石块原先应该是一个搭建在一起的整体。
愛子和学长们在遗迹附近勘测时发现了更多更小的碎石,像是爆炸过后产生的碎片。也就是说,普玛彭古遗迹遭到了爆炸的摧毁,许多完整的巨石被炸成粉末散落在四处。过去很多考古学家、科学家也在他们的论文中提及此事,有的专家猜测,这是当初普玛彭古的建造者为了掩盖他们来到这里的痕迹,或者为了掩盖这个巨石遗迹的实际作用,在离开的时候破坏了遗迹。巨石被推倒、被炸碎,真相遭到掩盖,后世的人们就更难知道它是用来做什么的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