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1章 凯旋而归
楚烨拍了拍滕子京的肩膀,说道:“你来这里等我应该不会只是想拍我马屁的吧?有什么事赶紧说。”
滕子京汗颜:“你猜得真准,陛下通知我们传讯于你,让你尽快返回安平城。”
楚烨咂咂嘴,无奈道:“这老头子刚醒过来不好好休养,又搞什么事情?”
滕子京无语,说道:“还不是你搞出的事情,把林国两百骑兵给整没了,一个不留,还真是狠啊。”
楚烨恍然,嗤笑道:“就凭他们那小国寡民的也敢插手草原的事情,先前没遇到是他们运气好,这一次被我撞见了可不会轻易放过他们。”
草原早已是楚烨划下来的禁脔之地,一番谋划颇费心力,如今有人趁着主人家不在准备伸手偷桃,以楚烨的脾性,不仅要把这手给砍了 ,还要冲进小偷家里将小偷狠揍一顿。
滕子京闻言还能怎样,只能拱拱手,连称大佬厉害。
“崔毅的能力不错,实力也不低,你可得好好安排一番。”
楚烨临走时没有忘记这一路忠心护卫的头领,随口提点了一句。
滕子京哈哈一笑,说道:“这话说得我像是眼瞎了一样,崔毅能力很好,现在已经是监察司草原区域的负责人,你的计划正是由他负责实施。”
楚烨点点头,说道:“那就好,草原之事十分重要,一定要谨慎,另外周边小势力的人手也需要加强,你还要辛苦一阵。”
滕子京颔首,楚烨这是给了他极大的信任,将监察司这张遍布楚国,遍布北境之地的大网交给了他,他自然不会辜负楚烨的信任。
进入楚国疆域后,行进速度便快了起来,有赖于这段时间驰道的修建,让楚国各个区域得以联通,从北到南骑乘快马只需要半个月的时间。
楚烨对林国之事看似不在意,但也清楚事有轻重缓急,不容耽搁,在吩咐了一番滕子京后立马乘快马一路南下。
在楚烨南下的同时,林国使者自安平城中传出的消息也回到了林国当中。
“嘭!”
林国皇宫内传出一声巨响。
御书房中重逾百斤的书桌被掀翻在地,身穿明黄龙袍的林王满面通红,气喘吁吁。
“混账!废物!吃饱了撑的去袭击什么楚国太子!你们活腻了是不是?两百精锐骑兵竟然被不到五十人的护卫杀得片甲不留,还被人生生吓了回来,我要你们何用?!”
林王一边打砸物品,一边愤怒地大吼着。
楚国传来的意思很简单,你们林国对我们太子殿下动手,若不让我们满意,你们后果自负。
林王本想大气地回一句自负就自负,可是他不敢啊!
若是林国有楚国现在的一半,不,哪怕只有三分之一大,他就有这个底气敢拒绝楚国的勒索。
可惜林国的疆域拢共才不过楚国一州之地大小,国小民寡,否则也不会冒着触犯楚国的风险去掺和草原的事情。
万万没想到,他们这些暗地里的龌龊事情真的被楚国撞见了。
还是如今在北境之地声名显赫的楚国太子楚烨!
以楚烨的修为,翻手就能弄死他们,这些瞎眼的边军竟敢对楚烨发动了袭击。
他们怎么敢?
就连北境之地最大的势力都被他单人匹马给灭了?
这些蠢货难道嫌林国存在时间太长了吗?
林王很是发泄了一通怒火方才累得四肢乏力,半瘫在椅子上。
“陛下,如今我们该如何回复楚国的意思?”
大臣们见林王怒火稍息,才敢瑟瑟发抖地上前询问。
林王又一次从椅子上跳了起来,指着大臣们的鼻子喝骂道:“怎么回复?还能怎么回复?要不让楚国满意,我和你们都得成为楚国的阶下囚!赔款、献宝,只要让楚国满意,全都答应!”
大臣们满头大汗,除了点头答应也不敢多说什么。
看着大臣们惶恐地离开,林王喘着粗气地感叹道:“但愿这一次劫难能够平安度过。”
想要平安度过劫难的心愿没有错,只是这一次林国的安危全部系于他人之手,全看楚国一念之间作出何种决议了。
半月之后,楚烨终于出现在了安平城外。
今时不同往日,在安平城外十里之地便有卫兵盛装穿着,位列道路两旁恭候楚烨的荣归。
楚烨见状先是一愣,转而会心一笑。
他虽孤身一人返回,但在楚国上下眼中便是凯旋。
破元国,灭冰蝎,他达到了楚国先辈们从未做到的功绩,比起开国之功犹有胜之。
楚雄为自己儿子准备了最为盛大的欢迎典礼,用史无前例的十里相迎开始,让整个楚国见证楚烨的凯旋荣归。
楚烨摇头失笑,他倒不是排斥这类仪式,只是他日夜兼程地往回赶是为了处理林国之事,没想到回来第一件事竟然是游街。
在安平城十里之外,楚烨换上了精神抖擞的骏马,闪亮华丽的轻甲,身后跟随着上百名精挑细选的护卫一同缓缓步入城中。
“太子殿下千岁!”
“太子殿下扬我楚国国威,实乃我辈楷模!”
一进入城中,赞美和夸奖声不绝于耳,沿街的妙龄少女们正向着他投来娇艳的鲜花和火辣的眼神。
这样的欢迎场景在楚烨平定了徐储叛乱之后便体验过一次,而这一次比先前要盛大十倍,热闹十倍。
绕着安平城内的主道环城一圈后,楚烨终于回到了皇宫正门前。
楚雄带着文武大臣们笑眯眯地看着意气风发的楚烨,心中无比欣慰。
当初只知道纨绔闹事的小子终于长大成人,能肩担风雨了。
楚烨翻身下马,也没有下跪行礼,而是给了自己父王一个重重的拥抱。
“老头子,你终于醒了,我还以为你要一觉睡到下辈子去了呢。”
楚雄一愣,哈哈大笑地拍了拍楚烨的后背,豪情万丈地说道:“你老子我哪有这么容易死?就算死了不是还有你这个臭小子吗?”
父子俩你一句我一句地交流着,身后的文武大臣一阵汗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