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集 蓝眼睛狐狸
梁晓兰出生于六十年代,家里排行老大,下面还有两个妹妹和三个弟弟。
虽然梁父在铁路局上班,但长年不在家,靠梁母一个人在农村拉扯大六个孩子也是不容易。
梁晓兰从小就听话懂事,每天放学回家都主动帮母亲做家务、照顾家里的弟弟妹妹。
一方水土养育一方人,南方一年四季气候湿润。
十六七岁的梁晓兰虽生长在农村,但长得水灵灵的,感觉脸上都能挤出水来。
俗话说穷人的孩子早当家,梁晓兰深知母亲一个女人不容易,平常有空就跟着梁母学纳鞋底。
春天就去山上挖野菜,跟着同村的姐姐拿去县城里卖,也是一笔可观的收入来源。
阳春三月,万物复苏,农村一片生机,迎春花在篱墙吹着喇叭,几声清脆的鸟鸣,乡下的日子就变得暖和而亮丽了。
周六,梁晓兰像往常一样带上干粮,背上背篓和镰刀,踏寻深山丛林,寻找折耳根、野葱、香椿、清明菜这些比较受欢迎的野菜,准备采摘回去,第二天一早拿去城里卖。
突然,梁晓兰听到不远处的草丛中传出“嗷嗷嗷”叫声,声音断断续续。
梁晓兰心里直打鼓,万一要是遇上狼,那自己这条小命今天就交代在深山老林了。
她握紧手上的镰刀慢慢走进,声音也越来越清晰。用镰刀扒开,映入眼帘的是两只狐狸。
站立着的是一只小狐狸,毛色雪白,两颗蓝溜溜的眼睛闪闪发光,毛茸茸的尾巴高高地翘起,身子娇小,惹人喜爱,让梁晓兰看了想上去抱一抱,抚摸小狐狸雪白光滑的身躯。
小狐狸旁边躺着一只正在哀嚎着的老狐狸,奄奄一息,应该是一对母子。
梁晓兰每往前靠近一步,小狐狸警惕的看她,又看看身旁的老狐狸,最终退到老狐狸身边。
梁晓兰蹲在老狐狸面前查看,发现老狐狸的右腿严重受伤,伤口往外翻,不停往外渗血,可能是被放在山上专门用来抓野鸡、野鸟等的夹子夹住了。
“该怎么办?”梁晓兰自言自语到。
她在脑子里搜索到往常家里人受了外伤,妈妈总是会用长得毛茸茸的野草敷上止血,“小狐狸,你等着,等我去找找那种叫金狗毛的野草!”
梁晓兰放下背篓,在周边到处寻找。走了差不多两里路,她终于找到了,急忙薅上一把金狗毛就往回赶,轻轻敷在老狐狸的伤口上,不一会血就止住。
梁晓兰把狐狸母子安顿好,临走前把自己唯一的一颗鸡蛋剥开,留给这对母子补充营养。
趁着太阳还没下山,她要赶紧回家收拾今天寻的野菜,半夜就要出发去城里卖了。
转眼又到了第二年春天,梁晓兰因为成绩优异,考上了中专农技班。加上弟弟妹妹都在读书,而父亲又受伤在家,家里的压力愈来愈大。
周末,梁晓兰带上弟弟妹妹一起去山上寻野菜,她又一次经过狐狸母子的地方,低头看看周围,哪里还有狐狸的影子,估计狐狸妈妈早已恢复,带着小狐狸去到了别的地方。
这次上山运气特别好,她除了寻到折耳根、野葱、香椿、清明菜这些野菜,还寻到好多的荠菜和蒲公英。
荠菜是很多城里人爱吃的一种野菜,做成饺子鲜美之极;而蒲公英的嫩叶可凉拌,根部晾晒之后,放在杯中泡水喝,对身体大有好处。
第二天鸡叫声响,梁晓兰起床洗把脸,早饭都没来得及吃就背上一背篓的野菜,怀里抱着和母亲一起纳的鞋底,和同村的两个姐妹说说笑笑出发去县城了。
同往常一样,为了节省电池,三人轮流用手电筒照着赶路。
满天美丽闪耀的小星星,虽然不如太阳那么辉煌,也不如月亮那样清澈,但它们把梦幻般的光洒到人间,把大地变成了一个奇异的世界。
微风拂过脸颊,掠起长发,梁晓兰迈着轻快的脚步,希望今天能早点把东西卖完,她还要去医院给父亲买药。
快到大桥了,说也奇怪,天上的星星不见了,浓雾笼罩大地,仿佛一层轻纱覆盖在空气中。在这样的天气里,三个女孩的视线被雾气遮挡,仿佛走入一个迷离的世界中。
三个女孩感到害怕,都停下脚步把手电筒打开。大雾中手电筒的光线被散射,红黄蓝几种颜色被交织起来,营造出一种神秘的氛围。
梁晓兰在迷雾中,好像看到一双熟悉的眼睛,散发出蓝溜溜的光,她仿佛看到了那只小狐狸,她想张嘴说话,却感觉自己张口后说不出来话,她想用力呼吸,却好像嗓子处被什么东西堵住了一样,根本无法大口呼吸。
三人就跟随着这光一直转圈走,走了快一个小时,感觉一直还没到桥上。
直到东方天际浮起一片鱼肚白,大地朦朦胧胧的,就像开了天窗似的渐渐地光亮了起来,那蓝溜溜的光才消失。
梁晓兰努力张大嘴巴,发现自己可以说话了,她问同伴:“你们看到狐狸了吗?”
同伴异口同声地问:“哪有狐狸?”
她的眼前哪还有什么狐狸,只感觉自己的背篓沉了几分。放下一看,不知何时背篓上面多了三四十个鸡蛋。
梁晓兰有些纳闷,难道是临走前母亲放进来,准备让她今天去县城卖?
等她们走到大桥边的时候,才发现桥已经断了。虽然桥边有提示,但因为大雾看不清,仍有好几个路人坠入山崖。
一行人赶紧绕道赶往县城,虽然比往常晚到了,但因野菜、土鸡蛋和手工纳的鞋底深受大家喜欢,所以很快就卖完了。
梁晓兰买好药,中午前就赶回家里,她去到母亲存放鸡蛋的地方看,几十个鸡蛋还是完好的放在家里,她心里明了。
多年后梁晓兰依旧很庆幸救助了狐狸母子。如果没有那双散发蓝光眼睛的引导,估计自己早已坠入山崖,这个家的日子也就更难过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