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六章:计策
这话一出口,底下便传出窃窃私语的声音,众人都在议论着究竟该如何做才能使这件事两全其美。只是世间难求两全其美之事,若要有得,就一定要有舍。
若本是七七八八的私下闲谈,自然有许多的时间够他们商榷。只是现在是上朝的时候,皇帝还坐在龙椅之上,一副有些急迫的在等着回话的样子,于是他们只能草草的交谈几句,故而思路也并没有发散起来。
“臣认为,若不愿大动干戈的话,不如便宴请外邦,以示友好。如此一来的话,只需要花上一些银子,且不需要劳民伤财。”人群中不知是谁站了出来,首先提议道。
只是第一个发话的人,总容易最快被人所反驳:“此言差矣,若要宴请外邦,一切规格都要择优,满打满算下来,依旧是要浪费不少银子。更何况,即便我们有意,可不见得蛮夷之人便会敬情。若是到时他们依旧要打仗,我们岂不是赔了夫人又折兵?”
“依我看来,不如与那些番邦的人进行贸易往来。若是有了利益关系,他们便不敢轻而易举的举兵。”
“可若是他们举兵成功,便不需要贸易便能得到这些东西了。再说,我朝虽然有他国没有的东西,可数来数去,也不过那几样罢了,不足为奇。”
“臣倒觉得,不如与他国结盟,先一致抵抗外国入侵,这才能省钱省力。”
“若要结盟,又是一次大手笔。更何况我们之前与不少国家结盟,可到现在,不少都已经临阵倒戈,与敌国成了邦交。毕竟我朝才是大朝,那些人自然会忌惮我们的力量。”
众人你一言我一语,还是七七八八的说了许多主意,只是说了半天,也没有一个解决的办法,因为话一出口,就会被另一方不赞同的人反驳了回去。
“爱卿们对我朝尽心尽力,忧国忧民,朕自然都是看在眼睛里的。刚才所提的意见也是各有千秋,各有利弊。只是当下已经是火烧眉睫的时候了,总要商定一个相较而言两全其美的法子。不知道诸位爱卿还有何高见?”
皇帝听着他们的讨论,似乎是没有尽头一样。为了将自己的计划进行下去,他便开口阻拦道。只是那些大臣们一听这话,纷纷都住了嘴。他们能想到的办法都已经在刚才被其他人反驳了去,现在要说比自己之前提的更好的方法,自然一时半会是想不出的。
见他们都已经哑口无言,皇帝便将目光转向了萧逸衡问道:“皇弟在朝中,向来都是极有威望,深受群臣爱戴的。况且你才智敏捷,胆识过人,是人人都认可的。那么不知皇弟可有何高见,不如说出来给朕听听?”
经历过了上次的事情,可以说萧逸衡正是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了。再加上他知道皇帝已经对他开始有了动作,就更不得不防备这个问题。只是回答不是,不回答也不是。萧逸衡沉吟了一会儿道:“臣不才,想的于诸位大臣们并无两样。只是更好的办法,现在还没有想到。”
似乎是已经预料到了萧逸衡会这样回答,皇帝微微一笑,继而说道:“皇弟上次出征塞外,是连攻了多少道城池来着?”
“回圣上,十四道城池。”萧逸衡当然知道,他现在问这些问题肯定都有他的目的,而且是不怀好意的。只是他不能说谎,也不能不回答。只能硬着头皮如实相告。他更不相信皇帝会不记得他当时的战功,现在这么问,只是为了让萧逸衡亲口说出来罢了。
“皇弟果然是骁勇善战。”皇帝对着萧逸衡夸赞道,“既然如此,想必对付外邦也是小事一桩。我们同外邦几次交手,他们几乎都知道,我们胥朝有皇弟这样一位将军,战功赫赫,每次都打的他们落败而归。若是现在趁着还没有交锋,皇弟便到边关去镇压的话,想必那些人假以时日一定闻风丧胆,不敢再入侵我朝了。”
“皇弟手中,朕没记错的话还有一些兵力,再加上边塞驻守的将士,想必已经足够了。另外,朕还会赏赐黄金百两,以供路上之需。如果皇弟觉得一人之力无法匹敌,那么朕便派清平王随行。这样一来,想必皇弟路上也算是有个伴。”
萧逸衡总算是知道了,今日皇帝究竟打的是什么算盘。原来惧怕外邦来犯,不想大动干戈是假,让萧逸衡的势力大大削弱才是真。只是他忌惮自己也就算了,到现在竟然连萧妄城都要顾忌,这真的让萧逸衡匪夷所思了。他有些佩服皇帝,为了防备他,竟然不惜将他以这样好听的名义送到边疆去。
这样一来,萧逸衡既替他做了事情,又威胁不到朝中的事情,真是两全其美,一箭双雕。论起这样的心思,萧逸衡实在是自愧不如。也正是因为如此,萧逸衡才觉得他比自己更适合坐皇帝这个位子。毕竟他有时实在是妇人之仁,狠不下心肠。
只是他不知道的是,皇帝这样的举动并非是忌惮萧妄城,而是准备在他们离开之后,在朝中进行一次大换血。若是留萧妄城在朝中,他若是知道了这些变故,一定会想方设法的通知萧逸衡,若是让他也一同离开,那么他在朝中就真的可以为所欲为,无人可当了。
“既然圣上觉得这样做比较合适,那么臣领命。”既然是他这么说出来了,当然是皇命难违。虽说用的是商量的语气,可是那只是做给外人看的,心里稍微拎得清,就应该知道他话里就是要萧逸衡答应下这件事情。
于是萧逸衡干脆不给自己找那些不痛快,直爽的答应了他的提议。在他身后的萧妄城见到这样的情况,也同意跟着萧逸衡一起前往边塞。
毕竟如果自己和萧逸衡走,路上如果出了什么事还能相互照应。可他若是留在京城,万一再像上次一样,他都帮不上一点忙。更何况萧逸衡一走,他在朝中就更没有存在的必要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