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二十五章:一人守城
逻些城城门口,赵显徽艰难挥出一刀,却只将一位衣着朴素的老百姓手中锄头打断。那位老人只不过是倒退数步,并无大碍。
并非赵显徽心慈手软,不愿杀普通人。他的脚下,可是早已经堆积出一座尸山,都快将城门洞给填满了。哪怕他是当代武帝,是江湖第一人,可到底还是个人,哪怕一口气能恢复几成气力,却也耐不过持续不断的消耗。
现在的赵显徽,已经只剩下一成气力,可眼前还是有源源不断的普通百姓冲来。
忠心于突厥的将士和文臣,都已死尽,多达数百位菜圃高手混淆在普通将士里,一样被斩杀。如今的逻些城里,只剩下这些普通百姓还在反抗。
这也是为什么赵显徽不同意王元儆同行,这种持续数个时辰的杀敌,哪怕是一品尘元境的高手,也支撑不下来,到时候反而会让赵显徽分心救人,更加劳累。
赵显徽看着那些拿起铁锹和锄头重来的百姓,他始终记得,邢玄邃当年说过,能让臣子溜须拍马的皇帝,算不得什么好皇帝,可若是能让文臣拿起刀剑,让百姓尽赴死,这样的皇帝肯定不差。
因为有器宗四藏,西域这些年来发展迅速,百姓的日子比以前要好过许多,这是不可否认的丰功伟绩。
赵显徽转头看向城外,天色渐暗,临近黄昏,又一阵滚滚灰尘正向逻些城赶来,正是王元儆带着三万龙象军而来。
赵显徽强提一口气,用尽最后的气力挥出一刀,城门洞内的所有尸体顿时化作齑粉,赵显徽也因为力竭倒地。
就在两个年轻汉子想要趁机砍下赵显徽头颅时,两根铁棍飞掠而来,将两人钉杀。
王元儆第一个来到城门下,一把将赵显徽捞起,丢在马背上。
三万龙象铁骑,就这样冲进了逻些城。
这一路行来,五万龙象铁骑损失了一万多人。在纳木湖,突厥大军赶来,龙象军副将费柏领着六千人断后。
龙象军先锋聂采书胡乱抹了把脸,泪水和血水混淆。他不顾一切的挥刀,只要谁敢拦路,便要赏赐一刀过去。
皇宫内,器宗四藏已经得知龙象铁骑入城的消息,他瘫坐在龙椅上。大殿内除了他,还有两具尸体,一个是王妃赫连观音,一个是郡主器宗珈蓝。
器宗四藏看着两位一生最爱的女子,痴痴笑着。
“王妃,你未给朕生下儿子,临到国破家亡时以身殉国,也算不亏待你了。”器宗四藏说完,又看向器宗珈蓝,“蓝儿,哥哥平时最心疼的就是你了,这个时候要你死,你可愿意?”
器宗四藏探手想要摸一摸身旁一位小女娃,却被躲开了。
器宗四藏露出不悦神色,看向小女娃,“鹊儿,过来。”
姓器宗,名鹊儿的小女娃一边摇头,一边倒退,小脸蛋上泪水直流。在亲眼见到母亲和姑姑被逼死后,她已经十分惧怕这位所谓的父亲。
器宗四藏大怒,就要伸手去抓小女娃,结果一柄飞剑掠来,将他伸出的手钉在龙椅上。
器宗四藏疼得惨叫出声,赶忙去拔剑,结果又一剑飞来,将他另一只手也给钉住。
有大批黑甲将士涌入大殿,为首几人,正是赵显徽,王元儆以及甘戈。
赵显徽第一眼就看到悬梁自尽的赫连观音和器宗珈蓝,想到九泉关内那个活泼女子的面容,顿时杀意暴涨。
“器宗四藏,你该死!”赵显徽怒喝一声,数柄沙石凝聚而成的飞剑便掠向器宗四藏,将其钉杀在龙椅上。
赵显徽走近龙椅,那些飞剑已经消散,器宗四藏就那么瘫坐着,死后的眼中满是不甘与怨恨。
赵显徽大袖一挥,这具西域最宝贵的尸体便连同龙椅,化作齑粉,消散而去。
死无全尸,死无葬身之地,莫过于此。
赵显徽扭头看向小女娃,小女娃被吓得连连后退。
“你叫什么?”赵显徽问道。
小女娃不敢回答。
赵显徽便要伸手去抓,谁料小女娃的袖子里一直藏着把匕首,她手持匕首,对着赵显徽狠狠一捅,结果在距离赵显徽三尺处时,就再寸进不得。
赵显徽有一瞬恍惚,想到了当年在汴州,也有个丫头,想要用藏在身上的匕首刺杀自己,结果也是这般。
赵显徽躲过匕首,却没有杀小女娃。
“记住,逼死你母亲和姑姑的,不是你父亲,而是本王,杀你父亲的也是本王,以后想要复仇,随时都可以。”说完,赵显徽一把将小女娃掳起,向大殿外而去。
没过多久,龙象大军就再次集结,每匹战马身上都挂着两大袋子金银珠宝。
这次龙象铁骑西行的目的很简单,就是赶在突厥大军之前攻占逻些城。一旦没法等到援军赶到,便将西域国库收缴一空,然后火速离去。
天底下,没有什么是比钱更有用的,对于秦王府来说,这些金银珠宝更是大有用处。
赵显徽翻身上马,名叫器宗鹊儿的小女娃就坐在他身前。
赵显徽的视线从众将士的脸上一一扫过,这些秦军之中最年轻力壮的将士,好像都老了不少,杀伐气焰也更加浓重了。他一挥马鞭,领着大军扬长而去。
就在龙象军出城后没多久,突厥大军涌入逻些城,见人便杀,惨叫声响彻天地。
当突厥大军发现国库一空,白崇云当即带着大军出城去追,却为时已晚,龙象大军已至视野尽头。
气恼无比的白崇云命人站在城头,将费柏在内的六千多颗龙象军将士的头颅丢下城。
聂采书远远看到这一幕,就要转身回去杀敌,结果被王元儆一脚踹下马。
“聂采书,你要不想让他们白死,就活着回去,以后在沙场上,多杀几个北蛮子。”王元儆怒喝道。
众将士纷纷沉默,他们当然都想杀回去,想要为费将军和众将士们报仇。
聂采书恨恨咬牙,抬手抹了把泪,翻身上马,继续跟随大军回山南道。